今年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埃塞俄比亞辦公室成立小樹屋5周年。5年來,基金會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消除貧困、消除饑餓、優質教育、清潔飲水等目標,先后在埃塞俄比亞開展了愛心包裹、水與健康發展、太陽能燈助學以及婦女就業技瑜伽場地能培訓等項目。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計惠及約32萬人次。埃塞俄比亞婦女與社會事務部部長埃爾戈吉·特斯法耶表示,中國政府、企業以及各類機構長期以來積極助力埃塞俄比亞經濟發展,促進當地民生改善。
“水窖建好后,我們再也不用去河邊打水了”
8月是埃塞俄比亞的雨季,家住奧羅米亞州杜凱姆市附近歐貝伊村的德貝勒,卻要為一家七口的生活用水發愁。雖然一年前家里裝上了自來水管,可供水一直不穩定,20天左右才供一次水。“家里的儲水箱快要見底了,我們只能去很遠的河邊打水,往返一趟需要兩個小時。”德貝勒和幾個孩子一起,頭上頂著黃色的水桶,沿著泥濘的土路朝河邊走去。
德貝勒一家這種外出打水的日子很快就會改變。在她家院子里,一個水窖已具雛形。“水窖建好后,我們再也不用去河邊打水了,還可以在院子里種菜。”德貝勒充滿了期待。
為助力解決當地用水難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與徐工集團聯合于2015年發起“非洲之角旱災區域水窖項目”,引進了中國水窖技術。目前項目已實施4期,在奧羅米亞州、阿姆哈拉州、南方州等地建成了161口家庭水窖,惠及逾1.2萬人。
阿貝巴葉胡是項目的第一批受益人之一,他家編號“23”的水窖于2017年7月建成。之前,沒有水窖時,旱季里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15公里九宮格外的地方打水,來回一趟,大半天就過去了。沒有更多的時間種地,也沒多余的水澆田,莊稼產量很低。“現在有了水窖,家里可以騰出人手,多干些農活了。”阿貝巴葉胡說。
今年4月,第五期“非洲之角旱災區域水窖項目”啟動,計劃為奧羅米亞州易受干旱影響的38家農戶和一所公立小學建成40口水窖。此外,徐工集團還計劃向埃塞俄比亞40所公立小學捐贈40套凈水系統,幫助更多學生獲得清潔用水。歐貝小學校長奇梅德薩說:“有了中方的援助,師生們的用水就有了保障。”
“在中國朋時租場地友的激勵下,我學習更有動力了”
“這個書包是我最珍愛的禮物。”達勒洛抱著粉色的書包對記者說。達勒洛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杜杜比薩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小姑娘很愛惜自己的書包,雖然已經用了兩年,但書包看上去還像新的一樣。書包上用阿姆哈拉語印著“愛心包裹”小樹屋字樣。
兩年前,達勒洛沒有書包,每天只能抱著書本去上學。當收到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捐贈的愛心包裹時,達勒洛高興極了。“書包非常漂亮,里面還有素描本、雨衣、毛巾和毯子等物品。”達勒洛告訴記者,“在中國朋友的激勵下,我學習更有動力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希望長大后能成為一名醫生,幫助更多人。”
來自杜布伊薩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漢娜和法圖娜也是愛心包裹的受益者,她們向記者展示了愛心包裹里的物品。漢娜最喜歡的是彩筆和填圖冊,法圖娜最喜歡的則是衛生用品套裝講座。
據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埃塞俄比亞辦公室介紹,國際愛心包裹項目啟動于2019年,截至2023年底,已為埃塞俄比亞、納米比亞、烏干達、津巴布韋等15個國家超過135萬名小學生送上了禮物。在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奧羅米亞、阿姆哈拉、阿法爾等地區已經發放18.3萬個愛心包裹。
“為貧困地區孩子送去了光明,點亮了他們的未來”
11歲的季努斯是奧羅米亞州加蘭市維拉賈爾薩小學四年級學生。因為家里沒通電,以前放學后,她得盡量在教室里寫完作業再回家。“在家看書學習,私密空間要點煤油燈,光線昏暗,還很費油。”季努斯無奈地說。
為解決當地學生學習照明問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于2020年啟動了太陽能燈助學項目。在中企的支持下,基金會在阿法爾州、索馬里州、奧羅米亞州、本尚古勒—古馬茲州的20所公立小學分發了9000盞太陽能燈。今年新一輪捐贈工作正在推進中。
“有一天,中國的叔叔阿姨來到學校,給我們送來太陽能燈,包裝上畫著可愛的大熊貓。這些燈白天曬一曬充滿電,晚上就能用了,比煤油燈亮多了。”季努斯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這種太陽九宮格能燈小巧易操作,有一般亮度和高亮度兩個擋位,充滿電后最長可提供8小時照明。當地媒體在報道中表示:“中國的太陽能燈助學項目為貧困地區孩子送去了光明,點亮了他們的未來。”
埃爾戈吉·特斯法耶高度贊賞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工作。她表示,基金會開展的一系列項目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民生改善,希望今后能進一步推廣這些項目,讓更多農村地區民眾受益。
埃塞俄比亞民間社會組織管理局前總干事迪爾波表示,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的項目與埃塞俄比亞政府的優先事項和民眾的需求一致,其意義和影響深遠。“我們希望有更多中國朋友分享他們在消除貧困和實現現代化發展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助力埃塞俄比亞實現更大發展。”
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埃塞俄比亞辦公室主任尹茜說:“未來,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將繼續同各方伙伴加強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兩國民心相通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