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型儲能產品,大家都很看好,生產熱情也很高。但質量好不好,還有待考證。”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小樹屋達了對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的擔憂。
張天任在調研中注意到,迄今已有20多個省(區、市)發布了可再生能源項目配建儲能相關政策。隨著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一些問題隨之浮現。
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發展勢頭迅猛。據國家能源局今年1月下旬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其中,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時租場地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
“雖然目前的裝機容量很大,并且仍在持續快速發展,但已投入運行的儲能項目利用率還有待提升。特別是發電側和電網側,一些儲能項目處于待機或部分待機狀態教學。”珠海冠宇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徐延銘說。
徐延銘分析,出現這種情況,其中一個原因是發電側和電網側配置儲能項目會增加成本,收益并不高。所以在配置儲能項目時,企業會盡量考慮壓低成本,導致配置的儲能設施九宮格質量難以保證。一些儲能設施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這不利于新型儲能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表示,總體上來看,大功率新型儲能技術還不夠成熟,這給儲能項目的應用帶來一些安全隱憂。
九宮格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如何實現質與量齊頭并進?王理宗建議,應加強新型儲能產業的總體規劃,以市場為導向,舞蹈場地因地制宜上馬新型儲能項目。同時,加大新型儲能相關技術研發力度,逐步降低新型儲能成本。
在徐延銘看來,應完善新型儲能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的參與機制及價格體系,確保儲能項目能夠平等參與市場交易,明確其市場地位;為發電側和電網側的儲能項目提供電量及電價保障;制定并嚴格執行新型儲能行業標準;建立針對新型儲能電站的安全評估體系,進行全方位風險評估,確保行業的穩健發展。
“建議建立動態的新型儲能市場發展監測機制,對市場需求、產能布局、產量、出貨量、成本價格等方面信息進行跟蹤,客觀判斷新型儲能供分享需關系,助力產業不斷升級,加強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核心競爭力。”張天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