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在全國全08靠設計包裝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有關情況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bdc499236947.20554225.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和農業農村部、金融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為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的吹風會我們邀請到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董德剛先生、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王衍先生、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先生。

現在,先請廖岷先生作情況介紹。

2024-05-31 15:02:22

財政部副部長 廖岷: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吹風會,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們財政工作的關心與支持。

今天的主題與廣大的農民朋友有關,希望我的介紹能夠更為簡潔清晰。我先開個場,介紹一下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這項政策。

首先,我先說說幾個基本概念。第一個是“物化成本”,也就是我們說的“物的成本”。在農業里指的是化肥、種子、地膜這些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投入,對這些直接投入進行保障的農業保險就是“物化成本保險”,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險”。

第二個是“完全成本”,也就是“全成本”。在物化成本的基礎上再加上地租和人工的投入,這就得到了總的生產成本。對總成本進行保障的農業保險,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完全成本保險。

第三個是“種植收入”,也就是農民朋友種糧食的收入,根據能打多少糧食、能賣什么樣的價格,測算出一個目標收入,如果最后的實際收入沒達到,那么我們這個保險產品就能夠給它提供一定的補償,這就是種植收入保險。

第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怎么選擇這幾種保險。剛才介紹的這三種保險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最后的保障水平的高低,所謂這個“保障水平”,就是遇到了極端的災害絕收了,農業保險能“頂格”最多給農民朋友賠多少錢。當然,各地有一定差異,三大糧食作物稻谷、小麥、玉米也不太一樣。

全國平均來看,物化成本保險保障水平大約是每畝525元,2007年開始實施,用了6年時間,2012年在全國推廣。然而,隨著我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風險保障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最基本的物化成本保險也越來越不夠解渴了,不能滿足廣大種糧農民的需要。

所以就有了第二個保完全成本的保險,也就是完全成本保險。這個保險保障的水平大約是每畝1125元,2018年—2020年在部分產糧大縣我們做了試點,2021年—2023年逐步推廣到了所有的產糧大縣。直到這一次全國全面覆蓋,前后也經歷了大概6年時間。在觸發賠付方面,與物化成本保險相同,完全成本保險也是遇到自然災害以后,根據損失程度賠償,但這個賠款翻了一番。

第三個保險就是種植收入保險。它的保障水平與完全成本保險大體相當,但賠付機制不完全一樣,是當糧食沒有賣出一個好價錢,或者沒有一個好收成,最后導致種糧收入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這個時候我們的保險產品給農民一個保障、一個賠償。這是三大主糧的三種保險。

2024-05-31 15:11:23

廖岷:

當然了,這些情況一般也與自然災害相關聯,所以農民朋友們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在這三種農業保險之間自主選擇其中一種進行投保。理論上講,原則上這三種保險不能同時投,只能選其中一種。

第三,我介紹一下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好處。我們一起來算一筆賬。我先介紹一個保險費率的概念,舞臺背板也就是保險的價格。這個是用來計算保費的,目前全國的平均水平是4.9%。剛剛提到物化成本保險這種“基本險”的保障水平大約是每畝525元,與費率相乘,保費就是每畝25.5元。其中,各級財政承擔約80%,即每畝20.5元;農民自繳約20%,也就是農民每畝承擔5.1元。而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大場地佈置約每畝11全息投影25元,同樣的方式計算,農戶每畝自繳約10.9元,所以與“基本險”相比,有這么幾個好處。

一方面從農戶的繳費來看,剛才介紹了,每戶農民可能僅需要多交5.8元左右。另外一方面,從賠償力度來看,這兩個高保障的險種每畝可以多給農戶賠償600元,也就是說在農戶經濟負擔增加非常有限的前提下,遇到同樣等級的災害,這兩個高保障險種給農戶的賠償就翻倍了,如果災害越嚴重,這種好處體現得越明顯,農民基本上可以實現旱澇保收。這就是我們這三種保險產品設計的理念、想法以及它給農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就強調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財政要支持農民參加保險,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中央一號文件已經連續21年提出了具體要求,李強總理也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在全國實施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財政部與相關部門通力配合,全力以赴推動農業保險這項工作久久為功,這次保險能夠得到全面的推廣,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

財政部最早于2007年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累計撥付的保費補貼資金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長22%,推動我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穩居全球前列。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了562億元預算,其中超過200億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糧保險發展,集中財力將這件惠及廣大農戶、提振種糧信心的好事實事辦好。

我先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愿意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謝謝!

2024-05-31 15:15:50

邢慧娜:

現在歡迎大家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4-05-31 15:27:04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剛剛廖部長也提到了,這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從試點擴大到全國,先后經歷了6年時間。請問,這次在全國實施這兩項保險有什么意義?謝謝!

2024-05-31 15:31:38

廖岷: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道具製作題我來回答。這項政策的出臺確實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穩定種糧農戶收益、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首先,這是我國農業保險領域的一個標志性舉措。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超過1.3萬億斤,稻谷、小麥、玉米播種面積占我國糧食總面積的比重超過8成,產量占比超9成,是我國老百姓飯碗里主要的糧食品種,也是我們農業保險政策最主要的“主干道”。剛才向大家介紹了,2007年我們探索物化成本的“基本險”,2012年“基本險”拓展至全國,2018年我們開始探索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2023年將這兩個高保障保險拓展至所有產糧大縣,基本每5—6年有一個發展臺階。今年這兩個更高保障水平的保險在全國全面覆蓋,實FRP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普惠”和“雨露均沾”,在農業保險發展的歷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當于把這個保險產品更多地覆蓋到農業生產環節中。

第二,農民收益更有保障,實現“旱澇保收”。剛才已經給大家作了介紹,我再給大家舉個例子,給農民朋友算一筆賬。一位農戶朋友種了100畝水稻,化肥、農藥、種子等直接投入再加上地租、人工等,每畝成本假設是1500元,總成本就是15萬元,如果沒有保險,遭遇到了大災絕收了,那么這15萬元就全部損失了,這對農戶家庭來說,損失就很大了。如果投了完全成本保險,每畝可以賠1200元,加上其他農業直接補貼,基本上可以把這15萬元的投入補回來,解決了種糧的后顧之憂。同時,在財政補貼下,這位農民朋友每畝自己才交大概10元左右,100畝地大概交1000多元,最多可以得到賠償12萬元。去年8月,哈爾濱雙城區遭遇了幾十年不遇的洪澇災害,有個合作社大概種了900多畝的玉米,因為投保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險,自己交了幾千元保費,最后獲得了數十萬元賠款,“合作社的負責人說沒有想到能賠這么多,成本都給補上了,以后還要繼續投保。”

第三,糧食安全更有保障,中國的飯碗可以端得更牢。一方面,這個政策全面覆蓋后,對全國的小農戶還有規模經營農戶都形成了保障,有利于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這些年自然災害、極端天氣有增多趨勢,這也是出臺這一政策的背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家知道,管理這種氣候變化的風險要善于使用現代經濟和市場化手段。比如,去年河南發生的“爛場雨”,成熟小麥霉變,農業保險賠了26億元,這對于挽回受災農戶的損失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得到了很多農民的廣泛認可。

同時,這項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推開,我們增加了一些財政支出,財政用支出的“加法”,換來了穩定農戶收益和保糧食安全的“乘法”,表明了用足財政力量給農戶更多實惠的決心,也體現了保障好國計民生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我的回答到這些。謝謝!

2024-05-31 15:32:55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糧食安全是頭等大事,請問此次在全國全面實施兩項保險政策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謝謝!

2024-05-31 15:43:19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 王衍:

感謝您的提問。從2004年開始,我們國家實現了糧食生產“二十連豐”。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9萬億斤,連續9年站穩在了1.記者會3萬億斤的臺階上。這個成績的取得,我們認經典大圖為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級財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逐步構建完善起了一個針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價格、保險“三位一體”的收益保障政策體系。這個政策體系調動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在這個體系中,農業保險已經是一個支柱性的政策,為我們種糧農民提供了災害風險兜底保障。特別是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逐步擴大范圍以后,這個保障更加有效了。

我們分析,這個保障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實施給我們種糧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正像廖岷副部長剛才講的,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保的是總成本、全成本。在農民遭受重大自然災害以后,雖然可能顆粒無收,但是不會血本無歸。一定程度上,他所獲得的理賠可以有效保障恢復再生產。當前土地流轉的比例比較高,去年已經達到了36%,種糧的家庭農場有170多萬家,種糧的合作社有50多萬家,這個趨勢還在不斷上升。所以對這樣的規模經營主體來說,上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他就有了一個災害風險的“緩沖墊”,能夠大大增加種糧信心。有了底氣以后,他們就敢多種糧,種好糧。

另一方面,農業保險為受災農民提供了實打實的經濟補償。去年農業保險整體賠付了1100多億元,其中糧食,特別是三大糧食作物所獲得的賠償占了重要部分。我們再舉個例子,去年東北發生暴雨災害以后,中華聯合財險向吉林省榆樹市受災的種糧農戶累計賠償1.15億元,其中一個農戶種植的722畝水稻全部投了完全成本保險,遭災以后獲得賠償27.95萬元。對這樣的種糧農民來說,這筆錢就是對災害損失的最有效補償,實打實地算入了種糧收入。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建議廣大農民,特別是從事規模經營的種糧農民,很有必要把農業保險作為自己糧食生產風險的重要管理工具,爭取做到“應保盡保”。同時,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種糧農民實現“愿保盡保”。當然對各個保險機構來說,也要開發設計更加符合種糧農民風險管理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讓農業保險能夠好用管用。好廣告設計,我就回答這些。

2024-05-31 15:56:3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作為保險監管部門,近些年來,金融監管總局在推動做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承保理賠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接下來還有什么打算?謝謝!

2024-05-31 16:00:46

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 尹江鰲:

謝謝您的提問。農險承保理賠服務水平是事關農戶的獲得感和農險成效的“試金石”。金融監管總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在推動農險服務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去年農險賠付1124億元,同比增速25.4%,惠及農戶5772萬戶,也就是說有5772萬戶農戶獲得了理賠,農險賠付率已達到80%,這個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今年1-4月份,農險賠付294億元,同比增長8%,惠及農戶813萬戶。前期,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業務規范方面,我們出臺了《農業保險承保理賠管理辦法》,明確和細化了相關規定,組織保險行業編制了種植險、養殖險、森林險承保理賠服務規范,梳理服務流程,明確服務標準。

二是在定價精準性方面,我們出臺了農險精算規定,對農險費率的厘定回溯和準備金評估建立了規范。另外,發布了全國338個地市區域的三大主糧成本保險FRP行業基準純風險損失率,就是根據各地實際風險來進行差異化定價。

三是在提升產品標準化水平方面,我們指導保險行業制定了《農業保險產品開發指引》,發布了三大主糧等保險示范條款,明確保險責任,對常見的災害進行解釋釋義,以便于廣大農民朋友理解這個保險合同的內容。

四是在鼓勵科技賦能方面,我們出臺了促進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農險線上化發展等指導意見,包括推動保險行業與衛星遙感、無人機、豬臉識別、牛紋識別等技術,提高精準定損和精準理賠,縮短了結案周期。據我們初步測算統計,通過這些新技術,結案周期可以縮短三分之二。

五是在優化農險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方面,主要是通過推動保險行業開展保險知活動佈置識宣講活動,加強對農險協保員的培訓,提升農戶保險意識。也就是說,讓廣大農民朋友認識到農險是一種用小額的確定性支出來應對大額的不確定性損失的保障,讓農民朋友認識到這是很劃算的,還有國家財政的支持。

總的來說,我國農險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這些年來在擴大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2022-2023年全球自然災害經濟損失策展約5550億美元,其中保險賠付了2330億美元,占比大概是42%。剛才廖岷副部長和王司長也講了,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增加值去年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糧食產量近7億噸,肉類產量達9600多萬噸,這些指標是居全球首位的。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還有保障農戶利益方面,農險還可以更好更大地發揮作用。

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多措并舉推動農險高質量發展,一個是推動出臺主要險種的純風險損失率,提高農險定價的科學化和精準化。另一個是出臺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行業示范條款,規范產品開發。還用一個是推進農險線上化,這個主要降低農戶成本,降低行業經營成本,也可以改善廣大農民朋友買保險和出險后承保理賠的各種體驗。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2024-05-31 16:01:34

中國財經報記者:

糧食從種子到收獲涉及不同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涉到不同的部門、主體和區域,請問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哪些亮點?謝謝!

2024-05-31 16:14:53

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 董德剛:

謝謝記者提問。剛才廖岷副部長全面介紹了目前三大糧食作物的三種保險,包括物化成本、完全成本、種植收入保險。本次將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擴大到全國以后,全國全體種糧農戶可以在這三個險種中自主自愿選擇投保,剛才廖岷副部長也說了,不能重復投保,只能選一種。應該說,這次三個部門出臺通知是亮點紛呈的。

第一,風險保障更全。從保險責任看,完全成本保險涵蓋當地主要的自然災害、重大病蟲鼠害、意外事故、野生動物毀損等風險,種植收入保險涵蓋農產品價格、產量波動導致的收入損失,基本覆蓋了可能導致農戶收入損失的風險,風險保障更加全面。

第二,保障金額更高。剛才廖岷副部長介紹得非常全面,保障水平最高可以達到相應品種產值的80%,隨著產值提高,保險金額也會提高。這個80%和此前的政策是一脈相承的,另外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剛才廖岷副部長講了,財政部門在農業保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預算資金,80%是財政預算安排的,同時財政對農戶還有一些農業的補貼,一畝地200多塊錢,如果顆粒無收,保險能賠到將近1200的話,加起來基本抹平成本了。這是為什么要用80%這個概念,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三,保障范圍更廣。具體體現為兩個“面向全國”,一個是面向全國所有的種糧農戶,一個是面向全國所有的種糧地域。不僅包括所有種糧縣,還包括北大荒、中儲糧等有種糧業務的中央單位,讓種糧主體都能享受到這項政策。

第四,保費補貼更多。今年實現全面覆蓋以后,中央財政對三大主糧保險的保費補貼預算增加了近50億,同時綜合考慮各地區農業保險發展實際和財力情況,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補貼45%,對東部地區補貼35%,省級財政補貼比例不低于25%,加上市縣財政的補貼,各級財政補貼接近80%。剛才廖岷副部長講的,絕大部分保費由財政承擔,農民自己交約20%,充分體現了國家對農民的支持。

第五,責任壓實更嚴。《通知》作出明確要求,保險公司要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則,公平合經典大圖理擬定保費費率。同時要求加強費舞臺背板用管控,綜合費用率不得高于20%。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之所以作出綜合費用率不得高于20%的要求,主要是引導保險公司將更多的資金用于向農戶支付賠款。2020年這一指標全國平均約23%,目前全國平均處于15%—16%的水平,降本增效很有成效。

第六,資金管理更優。《通知》要求優化資金撥付方式,根據承保進度及簽單情況及時撥付保費補貼。在具體執行中,我們也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探索“省對省”的模式,減少資金撥付鏈條。

我的回答就到這里,謝謝!

2024-05-31 16:15:4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農業保險在為農戶種糧保駕護航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請問如何確保保險政策落實落地?謝謝!

2024-05-31 16:24:57

廖岷:

謝謝您的提問。政策效果好不好,一是看政策本身的內容好不好,二是看我們如何把它落實好,三是看廣大的農民朋友們有沒有得到實惠。所以下面我簡要作一個介紹,怎么讓這項政策真正的落地落實。

互動裝置一,進一步利用好現有的成熟經驗。實際上,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已經開展6年多的時間,在前期逐步覆蓋產糧大縣的過程中,在風險防范、承保理賠、運行機制、農戶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了,成效也比較明顯,受到了種糧農戶還有地方政府的歡迎。我們對實施這項政策的產糧大縣進行了初步統計,近3年產糧大縣三大主糧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積增加了約1.5億畝,增產超過500億斤。這次政策出臺后,我們還將進一步總結歸納實踐經驗,指導新實施地區將工作做得更好,提質增效。

第二,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現在覆蓋了全國,面非常廣了,我們在前期試點基礎上建立了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形成了發展有合力、農戶有收益、產業有保障、資金有效率、運行較規范的持續發展的格局。財政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從發展目標、政策制定、資金保障等方面統籌推動。保險監管部門負責市場和機構監督管理制度,加強承保理賠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相關產業政策指導和定損指導。保險公司負責提供承保、理賠、宣傳等具體服務。還有一家重要的農業再保險公司,負責提供再保險服務,分散大災風險。推動本次政策落地過程中,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各部門協作機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效率。剛才農業農村部和金融監管總局也介紹了這方面的考慮。

第三,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質量。目前各級政府依托保險公司及其省級分公司、縣級分支機構、鄉鎮專業網點,很多村子里還設置了對接農戶的協保員,全面鋪開了奇藝果影像服務網絡。目前,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已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現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層服務網點約40萬個,服務人員約50萬人。本次政策落地過程中,大圖輸出我們也將進一步發人形立牌揮保險網絡優勢,服務好“最后一公里”,這非常重要。

第四,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除了配合審計、保險監管部門開展監督工作以外,財政部要求各級財政部門加強機構遴選、保費補貼、績效評價、財會監督等工作,并依托財政部各地監管局發揮就地就近監督作用,嚴格審核農業保險服務質量、農戶滿意度、資金管理等。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開展專項核查,主要是確保財政資金管理規范,取得實實在在的惠農效果。

第五,進一步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前面我也作了一些介紹,近幾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都是以每年10%以上速度在增長,重點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3年,中央財政撥付三大糧食作物保費補貼約200億元,為超過1億戶次種糧農戶提供風險保障超過8000億元,場地佈置中央財政放大倍數達到58倍。本次政策擴大到全國以后,各地財政將多給農戶補貼約100億元,這里有一個乘數效應。同時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督促保險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厘定保險費率。目前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